死因研訊|婦胸口痛送院翌日亡 丈夫質疑院方未有駁「量心跳機」

社會

撰文: 梁錦麟

發布時間: 2024/06/03 16:43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3 19:03

分享:

分享:

死者丈夫孫智聰(右)。(梁錦麟攝)

57歲家庭主婦於2021年因胸口痛送往瑪嘉烈醫院,翌日死亡,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,死因庭今(3日)展開聆訊。死者丈夫供稱,妻子送院前曾稱胸口痛,感到撕裂,「好似俾雷劈咁」,並不斷叫救命。死者丈夫質疑妻子因心臟病問題入院,醫生已處方脷底丸,惟醫護人員最終未有替死者接駁「量心跳機」。

女死者潘玉玲,終年57歲,生前患有子宮內膜癌,因胸口痛於2021年12月4日送往瑪嘉烈醫院,翌日離世,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;死因裁判官為林希維,聆訊不設陪審團,醫管局被列作有利害關人士,由大律師馮國礎代表。

死者丈夫孫智聰供稱,死者生前為家庭主婦,於2017年患有子宮內膜癌,血壓亦偏高。孫憶述,他於2021年12月4日接到死者電話,當時死者稱胸口痛,感到撕裂,「好似俾雷劈咁」,並不斷叫救命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孫隨即報警及趕回家中,孫回家後看到死者躺在地上不能動彈,並稱「心口好似俾雷劈咁」,孫遂與救護員一同合力將死者抬上擔架送往醫院。

孫又指,死者到急症室檢查後,急症室醫生曾處方脷底丸,惟死者隨後嘔吐,不久後送往病房。孫曾向護士講及死者服用脷底丸後嘔吐,護士則安慰孫,並指死者不久後可出院。

孫指,當晚仍與死者聯絡,直至12月5日早上收到醫院通知,指死者失去脈搏,現正急救。孫又指,死者於2021年12月5日宣告死亡,當時孫留意到病房內的病人床上均有「量心跳機」,孫於是詢問醫護人員是否因為看到死者心跳有問題作急救,醫護人員則表示死者未有駁機。孫遂問及醫護人員為何未有駁機,質疑當時死者因心跳問題入院,院方亦有處方脷底丸。

時任瑪嘉烈醫院急症科醫生陳宇泰表示,死者入院後一直清醒,心臟聲音正常,心電圖則顯示逗性規律,有T段反轉,對比死者於2019年的心電圖有新的轉變。

時任瑪嘉烈醫院內科醫生何皓琳供稱,她於死者12月4日入住病房後再未有再見死者,當時凌晨死者表示有腹痛,何於是處方止嘔藥予死者。何又指,當時曾留意死者有心口痛,但心酵數沒有明顯上升,懷疑死者有慢性心瓣問題,又指死者當時縱膈腔為7.5厘米,未有超過8厘米,在指引下屬正常範圍。

何又指,護士曾於凌晨4時巡房,當時死者情況正常,至6時再巡房時,發現死者不省人事,醫護人員遂展開急救,並注射11枝腎上腺素針。

被問到死者為何未駁有心臟監察儀器時,何供稱,一般心臟監察儀器是用於急性心肌梗塞、神智不清,以及複雜心跳混亂等,當晚死者未有出現上述情況,故毋須接駁。

聆訊明(4日)續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

記者:梁錦麟